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技术中心
  技术资料
 
首页 -> 技术中心
当前规模猪场高发的猪流感混合感染的案例分析(附图)
日期:2015-09-09 阅读:2097次

摘 要:本文介绍了发生在一大型养猪场猪流行性感冒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病例,以及作者采用的控制措施和体会。

关键词:猪流行性感冒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控制措施效果观察体会

1、病原

    猪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中A型流感病毒(图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的不同,流感病毒共分A、B或C三个型号。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作为流感病毒亚型和株的主要依据,目前发现,猪流感的HA有15个亚型,NA有9个亚型。在猪中广泛流行的4个最常见的流感亚型是H1N1、H3N2、类禽源H1N1、类人源H3N3。其中每一种血清型当中又有不同的毒株,这些毒株之间致病性也各不相同。各种血清型的病毒都可引起各自的免疫反应,但互相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性。这样,猪群就可能先后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猪流感,也可能同时感染上一种以上的猪流感。流感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抵抗力强大,冻干或-70℃可保存数年,60℃20分钟可被灭活,病毒对醛类和碘类消毒药特别敏感。

2、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天气骤变的晚秋、冬季、早春、盛夏等天气。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猪流感病毒均有易感性。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和带病毒动物(包括康复的动物),人和猪对猪流感病毒最易感,感染人流感病毒时,猪的流行稍迟于人的流行。流感病毒主要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鼻液、痰液、口涎等分泌物中,病毒随着喷嚏和咳嗽排出体外,猪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猪流行性感冒病毒或人流感病毒而发病;在猪群密集、通风不良等环境,空气传播可引起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在发生过本病的猪场,有时也可散发。猪流感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亡率小于1%。疫情一量暴发,往往在2-3天内猪场大部分猪只发病。如没有继发和并发感染,病猪一般7天左右康复,疫情可在2~3周内迅速结束。临床上本病易继发和并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链球菌等,使疫病更为复杂,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损失更为严重。

    现将某大型猪场猪流感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3、发病情况

    2007年5月上旬,某大型猪场生长猪和育肥猪和部分母猪在1-3天内大部分猪突然发病,并迅速传播并蔓延全群,病猪体温升高,流水样或脓性鼻液,食欲废绝或明显减少,咳嗽、呼吸困难、衰竭。部分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个别母猪死亡,发病猪临产时木乃伊、死胎数量增多。猪场里平时跑动迅速的老鼠突然变得行走缓慢,反应迟钝。该场有生长育成舍七栋,存栏猪共有3632头,发病猪高达2358头,至疫病得到控制时,共死亡1022头,淘汰619头,发病率高达64.9%,发病猪病死率为43.34%,发病猪淘汰率为26.25%。猪场先后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经临床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流感和多病原的混合感染,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的发展。

4、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迅速升高至41℃-42.5℃,全身发红,鼻镜干燥,接着鼻孔流出清水,几天后变为浓稠鼻涕,部分猪口腔有白色分泌物(白沫)流出,部分病猪耳、大腿内侧及臀部有紫斑。猪舍地板上经常可见到白色浓稠的粘液。患猪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困难,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食欲降低或废绝,肌肉关节痛、不愿活动,触摸时敏感、尖叫。粪便干燥,表面带有粘液,小便呈黄色。体重明显下降和衰弱。发病严重的患猪腹部、臀部、耳尖皮肤发绀,鼻孔流出白沫或浓稠鼻涕。发病怀孕母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张口呼吸,部分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个别母猪死亡,发病猪临产时木乃伊、死胎数量增多。发病怀孕母受产仔猪发育不良,死亡率增高。存活的则转为慢性病,持续咳嗽,消化不良。

图1 鼻孔流出浓稠鼻液

 

5、剖检病变

    病理变化以鼻、喉、咽、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气管内有大量淡黄色浓稠粘液;肺的病变不一,患病较轻的猪只仅在肺的边缘等部位出现炎症,混合感染时整个肺均有病变,病变区与周围正常区域界限分明,呈紫红色,肺呈间质性肺炎,水肿、膨胀不全,稍凹陷,触之似皮革,切面流出大量带泡沫样液体;病变部位通常限于尖叶、心叶和中间叶,呈不规则的对称,呈深紫红色,有血样浸润病灶,部分病猪肺表面可见纤维素性渗出物。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切面多汁,充血出血。脾轻度肿大;心包蓄积含纤维素的液体;部分患猪胃肠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充血明显。混合感染时可见个别病死猪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灰白色坏死灶,部分病死猪胸腹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图2 气管内有大量淡黄色浓稠粘液

 

图3 肺呈深紫红色,有血样浸润病灶

6、实验室诊断

6.1 样品采集:无菌采集发病猪的血清、鼻咽和气管分泌物、病死猪出现病变的上呼吸道和肺组织等病料用于检测。

6.2 分别采集发病4天和19天的患猪血清各15头份,采用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流感病毒抗体,呈H1N1阳性反应有23头,呈H3N2阳性反应有7头。急性期和恢复期(相隔10-21天)的双份血清样品,发病19天患猪抗体效价为102,较发病4天抗体效价41,抗体滴度明显升高。

6.3细菌、支原体培养:分别采用鲜血琼脂和巧克力平皿、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离到细菌用生化试验鉴定。

6.4 猪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Ⅱ(PCV-Ⅱ):采用分子生物学诊断(RT-PCR)方法检测。

6.5 猪瘟病毒(CSF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

6.6 弓形体、附红小体的检测分别采用脾触片和血涂片进行检查。

6.7 饲料霉菌毒素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主要检测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酸三种毒素。

结合该场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猪流感和其它细菌、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病毒为猪流感、猪蓝耳病(PRRSV),细菌主要为沙门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胸膜肺炎发线性杆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超标。

7、控制措施

7.1 全场猪群及环境使用1:500过氧乙酸消毒,每天2次带猪消毒,但因过氧乙酸刺激太大,二天后改用刺激性较小的“复合醛”按 1:250的比例稀释消毒,应激较小,并使用新型的喷雾器械将消毒剂以细小的微粒喷洒至空气中,形成消毒剂的气溶胶进行空气消毒,以减少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的机率,防止本病进一步扩散蔓延。

7.2 饮水中添加含有抗病毒中药提取物清瘟败毒散+可溶性多种维生素250克/吨+葡萄糖3000克/吨,同时饲料中添加20%氟苯尼考400克/吨+10%强力霉素1000克/吨,连续使用14天,控制并发和继发感染。

7.3 发病猪群肌肉注射安基比林+头孢噻呋钠,另用维生素C+黄芪多糖,分开不同部位肌肉注射,每隔4小时使用1次,连用3-5天.

7.4 体温升高的怀孕母猪使用鱼腥草50ml、阿莫西林钠320-480万单位、溶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耳静脉滴注,每头母猪每天注射1500-2000ml。

7.5 猪舍要尽量保持栏舍干燥、通风,哺乳和保育仔猪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对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作用。

8、效果观察

    经采取上述综合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5月中旬,发病猪场没有出现与原疫病同种解剖症状的死亡猪只,5月下旬,母猪流产基本停止,6月上旬,猪场生产水平基本恢复正常。

9、体会

9.1 当猪群只单纯发生猪流感时,发病率高而死亡率则较低,病程也短,猪只表现为增重缓慢、肉料比降低、生产性能下降,若无其它并发症,患猪多数可于7天左右康复;如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发生继发感染时,则病情加重,往往发生肺炎、心肌炎或脑膜炎而死亡。怀孕母猪感染时,可出现流产,或产木乃伊、死胎,出生的仔猪发育不良,成活率明显降低。

9.2 由于猪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亚型很多,而各亚型的交叉保护力很弱,加上猪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往往不理想。猪流感危害严重的地区可试用当地猪流感分离株或当地血清型的毒株制成的疫苗进行预防;仔猪免疫可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初免时间,第1次接种应在母源抗体完全消失之时进行,在10-14日龄之后进行。一般在断奶后免疫1次,隔1个月后再接种1次。生产种猪每年进行1次免疫接种。后备母猪在使用前进行2次免疫接种,2次免疫间隔时间为3-4周。

9.3 由于病猪的死亡主要是混合感染了其它细菌或寄生虫,发病及未发病的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二种以上的抗生素药物,提前或及时添加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饮水中添加含有抗病毒中药提取物成份的可溶性药物,用量根据猪的体重及药品含量确定,对减轻发热反应和减少排毒有一定作用。

9.4 在疫病多发季节,应尽量避免从外地引进种猪,引种时应加强隔离检疫工作;猪场应远离养禽场并禁止饲养任何家禽,特别是水禽。

9.5 防止猪与感染流感的动物(如禽类、鸟类)以及患流感的饲养员接触。本病一旦爆发,很难控制患病猪感染其它健康猪。

9.6 加强栏舍的卫生消毒工作,流感病毒对醛类、碘类消毒剂特别敏感。可使用相关消毒剂消毒被污染的栏舍、工具和食槽。

9.7 由于霉菌毒素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猪体的抵抗力降低,鉴于目前饲料中普遍存在霉菌毒素的实际情况,建议种猪和小猪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并要避免使用只能吸附黄曲霉毒素的普通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应选择既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又能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的改性水合硅铝酸盐类吸附剂,能有效减轻霉菌毒素的危害。

9.8 尽量为猪群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保持栏舍清洁、干燥、通风,特别注意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潮湿寒冷时,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并做到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妥善处理好通风和保温的矛盾。

 

 

 

 

申明:本站点不属于赢利机构,站点的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网站的转摘,可能部分来源和作者名字不详细。如果侵犯你的个人利益,请来电或者来信告之(联系方式在底栏),我们将及时删除并表示歉意。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本网站所载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作者本人的客观分析,公司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主页 | 走进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3 (c)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20882号
总 机:0591-87809618 销售热线:0591-87572054 87572373  网址:www.xminke.com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融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