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技术中心
  技术资料
 
首页 -> 技术中心
专业母猪料营养及饲养策略(完整版)
日期:2015-08-11 阅读:2511次

对于一个养猪场而言,母猪的投入成本(包括引种、饲料、设备等)是最大的,母猪生产效率如何是决定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


专题1:专业母猪料-继教槽料之后新的机遇

     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数(PSY)越多,分摊成本越低;母猪使用年限越长,所需(后备)母猪越少,培育成本越低;断奶仔猪体重越大,越健康,生长肥育成绩就越好,出栏率越高。因此母猪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盈亏。

    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但低档次的母猪料充斥市场,饲养管理极其粗放,母猪营养与管理长期被忽视,母猪生产效率却远远低于与欧美养猪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繁殖母猪的存栏量估计超过5000万头,PSY平均只有16头左右,而欧美则大于22头,丹麦、荷兰等国甚至已经超过28头。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则猪场的效益将大幅提升,而就全国来说,如果同样的出栏肉猪量,则需要的繁殖母猪将减少1/3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在关系母猪生产(繁殖)效率的品种因素、饲养管理、设施环境及疾病控制等诸多因素中,母猪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是制约母猪高效生产繁殖的瓶颈(王风来,2006)。与传统的母猪不同,高产、高瘦肉率、性成熟慢的现代母猪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需要基于体组成、生长方式和采食量配制更高浓度的日粮,以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另外母猪生产是一个连续性的生产过程,母猪当期各方面的繁殖性能对后面周期的生产影响重大,因此不能局限于某个性能和某个阶段,需要综合统筹考虑。

     在中国饲料行业发展历程中,每一个浪潮就会成就了一批明星企业,如以正大、大北农、康地等为代表的预混料企业;以六和、正大、大成、华港、南宝等为代表的禽料企业;以恒新、通威、海大为代表的水产料企业;以双胞胎为代表的专业猪料企业;教槽料的发展则成就了安佑、成农、英伟、帝凯维、桂龙等明星企业。而就母猪料来看,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教槽料,饲料效果的提升空间也极大,技术则更为复杂。母猪料已经逐渐受到行业主管部门、研究专家及生产者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饲料和养猪企业开始重视母猪营养和饲料研究与开发,并陆续推出专业母猪料如正大康地、嘉吉普瑞纳、大北农等。相信不远的将来,专业母猪料将形成饲料行业发展新的浪潮,那些专注母猪料,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坚韧不拔的企业将在这一浪潮中成长为新的明星。您及您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专题2:母猪阶段饲喂及饲喂目标

    母猪不同的生长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喂目标不同,应该采用阶段饲喂(Phase Feeding),配制阶段性母猪饲料。同时在母猪生产这个连续性的生产过程中,母猪各个阶段相互影响,需要综合统筹考虑。

1.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一般在25-30kg体重时开始选择(当然,仔猪出生时就可以选择某些性状如乳头数),最迟需要在60kg体重时进行后备母猪的选育。后备母猪的选育对于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具有关键决定性作用。饲喂后备母猪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目标:

1.1打下健康的基础。要使母猪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母猪的健康非常关键,是发挥母猪繁殖潜力的保证。而育成期母猪良好的肠道发育、稳定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强化的免疫机能是基础。

1.2良好骨骼发育和体贮。母猪怀孕期将承载很大的重量,需要强健的骨架和肢蹄,而且胚胎生长期和哺乳期需要超量的营养,因此创建足够的体贮以备动用。若后备母猪体贮少,则母猪的使用寿命短,淘汰率高(Young等,1991)。

1.3合理的生长速度。与生长肥育猪不同,后备母猪不仅需要确保较高特殊营养素体贮,同时要考虑其生理成熟年龄,因此一般在体重达到100kg左右时需要限饲,直到配种前2周,以改善母猪的使用年限(Boyd等,2000)。而配种前2周进行Flushing饲喂,有利于提高排卵数。

1.4良好的乳房发育。乳房发育对于今后母猪的泌乳,确保哺乳仔猪的良好生长非常关键。后备小母猪的能量摄入过多会导致乳房发育不良,过多的脂肪渗入乳腺泡,限制乳腺系统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泌乳(Johnston和Trottier,1999)。

2.怀孕(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的饲养目的是怀孕和产仔,母猪配种后,随着妊娠继续、胎儿着床、胚胎发育、乳腺生长,母猪营养和饲喂方案将变得更加多变,应该根据每头母猪的体况及怀孕所处的阶段实施阶段饲喂。


 

2.1妊娠前期(0-75d)。妊娠前期母猪的饲喂目标包括:

2.1.1维持正常怀孕。母猪受精后,确保胚胎顺利着床,维持胚胎存活率最大,减少怀孕过程中流产,可以提高分娩时窝产仔数。妊娠前期特别是怀孕0-30d,是胚胎存活和着床的重要时期。妊娠早期营养水平过高(特别是高能量)会降低胚胎的存活率(Hughes,1993),对窝产仔数不利。营养摄入过高,导致机体代谢旺盛,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影响孕激素的分泌,导致血浆孕酮水平降低(Dyck等,1980),从而降低胚胎存活率(foxcroft等,1996)。

2.1.2维持母猪合适的体况。母猪正常的体况对改善母猪的体储,维持胎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不管过肥的体况或是低脂贮备都会对以后的繁殖周期不利。因此怀孕母猪的日粮不仅需要控制体增重,同时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满足胚胎的发育以及弥补经产母猪上一个泌乳期的体重损失和初产母猪体增重的需要。由于怀孕早期(0-30天),提高采食量会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的增加,因此给体况较差的母猪增加体脂的理想的时机是怀孕30-75天。在这个阶段,通过采食量控制母猪的体况是关键,适宜的母猪背膘后为16-18,体况评分(BCS)3左右。

2.1.3维持母猪的健康。母猪的健康、安静是维持正常怀孕的保证,寄生虫以及母猪饥饿(限饲)会造成母猪不安静,烦躁,容易引起流产;霉菌毒素等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激素紊乱,影响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导致流产和死胎。

2.2怀孕后期(75d-分娩)。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喂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支持胎儿的快速生长,确保仔猪理想的较高的初生体重。妊娠后1/3期,胎儿呈指数生长,期间增加饲养水平,适当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和仔猪的成活率(Cromwell等,1989)。然而妊娠75d后,增加营养摄入量(特别是能量)会降低乳腺细胞的数量,降低乳汁合成能力(Weldon等,1991)。因此用怀孕后期料(或使用哺乳母猪料)攻胎的时间应适当推迟(如妊娠90或100天以后)2.2.2保证营养均匀供给给胎儿。造成初生仔猪的均匀度差,弱仔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是胎儿营养供给的不均衡性。而这种胎儿营养供给的不均衡性与母猪便秘、胃肠蠕动缓慢、胎盘血流分配不均等有很大的关系。

2.2.3为母猪分娩做好充分的准备。母猪顺利产仔,对于母猪体力恢复,减少死产,提高活产仔数,降低母猪淘汰率意义重大。母猪的产程在3小时内是非常理想的,较长的产程,会导致死产增多,甚至母猪产后瘫痪(超过5h),并影响仔猪吃初乳的时间,同时会增加母猪的重配率(Repeat breedingrate,RBR)(Claudio等,2013)。增加母猪的能量储备,提高分娩时肌肉收缩力量,减少母猪便秘对母猪顺利产仔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怀孕后期的攻胎应该适度,避免胎儿过大,影响分娩。

2.2.4维持母猪健康。新生仔猪的微生物来源于母猪产道和粪便,因此应该在分娩前清理肠道和产道,避免病原微生物从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母猪良好的免疫状况,可提高初乳抗体含量,从而提高仔猪的抗病力。

3.泌乳母猪

    哺乳期的饲喂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和乳品质以便窝增重最大,使母猪泌乳期失重最小,尽可能地缩短断奶-发情间隔(WEI),并提高下一繁殖周期的排卵数。为达到最佳的长期的繁殖效率,需最大限度地降低母猪泌乳期失重(Dourmad等1994),其关键点在于提高泌乳期日粮的营养浓度及某些特殊营养素的水平和采食量。

4.空怀母猪(断奶-再次发情配种)

4.1断奶后尽早使母猪发情,缩短断奶-发情间隔。可以提高母猪年产胎数。有报道指出,断奶后提高饲养水平可缩短初产母猪断奶-发情的时间间隔,提高断奶后10天内即发情的比例。

4.2提高发情母猪的排卵数。可以增加受精卵的数量,增加母猪的产仔数。配种前的短期优饲(Flush feeding)有利于增加母猪的排卵数。


专题3:日粮营养配置-能量、蛋白和氨基酸

1.后备母猪
    通常肥育猪日粮的蛋白(15%的粗蛋白)和氨基酸水平(0.7%赖氨酸或25g/天)足以满足后备母猪的需要。



 


2.怀孕母猪

    对于怀孕母猪料来说,日粮含14%粗蛋白(0.7%总赖氨酸)对于需要弥补肌肉和胎儿生长的初产母猪来说已经足够,然而,2胎及2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可能只需要12-13%粗蛋白的日粮(0.6%总赖氨酸)。

    关于日粮氨基酸模式,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差异比较大。NRC(1998)假设整个怀孕期营养需要的分配相同而推荐了一个固定的氨基酸需要,然而母猪从断奶体组织恢复到妊娠后期胎儿组织的合成,期间变化较大(McPherson,2004)。妊娠最后45天,胚胎重量、胎儿蛋白含量及乳腺蛋白的含量分别增加5、18和27倍(McPherson,2004;Ji等,2006)。胚胎重量及蛋白的这种大幅增加,表明妊娠后期的氨基酸需求应该远远高于妊娠前期。忽视这些动力学变化,而采用单一的阶段饲喂方案就会容易导致前期过度饲喂,而后期营养不足。GfE(2008)建议,第二胎母猪妊娠1-85天和85-115天回肠可消化氨基酸的摄入量为9.4和14.6g/d。Srichana(2006)测定了妊娠前期和后期赖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15和18g/d。Kim等(2009)总结报道,怀孕阶段不同阶段氨基酸的需要及其理想比例不同,怀孕前期和后期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相对理想比例分别为100:79:65:88和100:71:66:95。



 

3.泌乳母猪

    泌乳母猪日粮配制最少17.5%的粗蛋白,0.9-1.0%的总赖氨酸,每天提供最少45-50g的赖氨酸。下表是Close和Cole(2000)根据分娩时的体重及母猪产仔数,推荐的母猪能量和氨基酸进食量。



    哺乳母猪日粮理想氨基酸模式应该基于组织蛋白、乳蛋白及日量原料蛋白,这些将影响最终日粮氨基酸模式,一些乳蛋白中必需的氨基酸高于动用的体组织和一般玉米豆粕日粮,乳腺组织生长需要的氨基酸也影响日粮氨基酸模式。考虑到这些因素,哺乳母猪日粮理想氨基酸模式可能随着哺乳期母体蛋白的预期损失不同而不同:Kim(2009)建议母猪断奶时体重损失0kg和33-45kg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分别为:100:59:77:115和100:69:78:123。各种氨基酸中,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对于采食量较低,体组织动用较大的母猪来说,苏氨酸是非常关键的;而对于采食量较高,体贮动用较少的母猪来说,缬氨酸变得越来越重要。



 

4.母猪谷氨酰胺营养

    L-Gln在胎儿组织蛋白中含量丰富,是胚胎的主要能量物质(Wu等,2010b)。Gln是怀孕母猪子宫和脐带摄入最多的一种氨基酸(Wu等,1999 ),这反应了Gln在胎儿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Gln的缺乏可能是引起IUGR(子宫内生长阻滞)猪的重要因素。Wu(2012)报道,与等氮对照日粮相比,怀孕90-114天母猪日粮添加1%Gln显著提高(P<0.05)平均初生重及活仔窝重,IUGR仔猪的数量,仔猪体重的差异以及断奶前活产仔猪的死亡率分别降低39、33和46%。另外L-Gln是乳汁中最丰富的氨基酸,Gln是对新生仔猪生长、发育以及小肠功能来说是必需的一种营养素(Rhoads和Wu, 2009)。Manso等(2007)报道,哺乳母猪日粮添加1%的Gln增加乳中Gln的浓度。Wu(2012)报道,0-21天的泌乳期,日粮添加1%的Gln,提高了血浆、骨骼肌及母乳Gln的浓度,同时改善了仔猪的生长,减少了仔猪的死亡率。

 

5.母猪精氨酸营养

    精氨酸在动物体内直接代谢途径有2条:一是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鸟氨酸和尿素,鸟氨酸是合成多胺类物质的前体,多胺是重要的生物学调控物质,尤其与DNA、RNA以及蛋白质的生物代谢有关,在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Nieves等,2002);二是在一氧化氮酶(nitric oxidesyntheses,NOS)的作用下,精氨酸被分解成等分子的瓜氨酸和NO,NO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机体内多种调节包括免疫调节。Mateo等(2007)在妊娠30 d母猪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1.0%精氨酸盐酸盐,同时对照组添加1.7%丙氨酸做等氮对照,结果发现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增加22%存活产仔数并增加24%存活仔猪的初生重。Zeng等(2008)研究发现,精氨酸能够提高活胚胎数,同时增加足月分娩的产仔数,这对预防早期流产具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Greene等(2012研究发现,精氨酸可以通过增强胎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的转录活性来增强生殖性能。同时,Liu等(2012研究发现,母猪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1%精氨酸能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可能通过影响母猪脐静脉和胎盘miRNA-15b、miRNA-22的表达,调控其各自靶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调节脐静脉和胎盘的血管生成、发育和功能,母体可通过脐静脉和胎盘提供更多的养分给胎儿,保证胎儿存活、生长和发育。



专题4:专业母猪料营养配制—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1.矿物元素

    必须强调骨骼和肢蹄发育对长期饲养的繁殖母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肢蹄问题导致的母猪淘汰在很多猪场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日粮钙磷水平需要高于肥育猪,通常后备母猪日粮钙磷的水平需达到0.8%的钙,0.7%的总磷或0.4%有效磷;生产母猪日粮钙磷水平至少0.9%的钙,0.8%的总磷或0.45%的有效磷。锰与粘多糖合成过程中的糖基转移酶有关,适当提高Mn的水平(>40ppm)对改善骨骼强度和韧性有帮助。

    植酸酶理论上可以提高日粮钙磷的利用效率,但鉴于由于市场上植酸酶质量的参差不齐,因此在母猪饲料中建议谨慎使用酶的营养当量(潜在营养价值)降低磷酸氢钙等钙磷来源的添加量。

    如下图Close(1999)总结,大多数微量元素(如铬和硒)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和胚胎及仔猪发育有关。较高的日粮微量元素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或者增加仔猪体组织的含量。有机微量元素具有比无机物更高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因此,母猪日粮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是非常有益的。Fehse和Close(2000)以及Smits和Henman(2000)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日粮无机微量元素的基础上添加有微量元素复合包,每窝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5头。



 


2.维生素

    尽管维生素为机体正常的功能所必需,但有几种维生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如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生物素、叶酸和胆碱等。VA参与母猪卵巢发育、卵泡成熟、黄体形成、输卵管上皮细胞功能的完善和胚胎发育等过程,繁殖母猪提高VA水平,胚胎死亡率降低,有利于提高窝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Brief,1985;Antipas,2003);维生素D与钙的吸收和骨骼的矿化有关。繁殖母猪饲粮添加VE,可以提高母猪产仔数,改善机体免疫机能,预防MMA(Susan,1991),增加初乳中α-生育酚的含量,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成活率;研究表明增加日粮生物素可以缩短WEI(断奶-发情间隔)天数(Lewis等1991),改善肢蹄健康(Bryant等,1985),增大子宫空间(Antipas,2003);叶酸是一碳基团的供体和受体,通过一碳基团的转移而参与嘌呤、嘧啶和胆碱的合成,因此胚胎早期需要更多的叶酸以维持胚胎的快速分化。研究表明添加叶酸可提高胚胎和胎儿的成活率(Antipas,2003)从而提高窝产仔数。叶酸可能通过调节胚胎和子宫内膜组织内的Leptin受体系统,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Guay)。下图是推荐的繁殖母猪日粮维生素水平。



 


专题5:母猪料营养配制——膳食纤维

    传统的观念已经改变,膳食纤维被医学界和营养界称为“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对于母猪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现代集约化饲养模式及配合饲料饲喂方式,使母猪日粮纤维的供给普遍偏低。而生产中的很多问题与日粮纤维缺乏有关:研究表明,增加日粮纤维的水平可以减少母猪的便秘(Timisoara,2007),提高限饲母猪的饱感,减少刻板行为(stereotypical behavior)(Brouns等,1994),使母猪更加安静;缩短母猪产程的产程,减少死产,提高活产仔数(Timisoara,2007);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胚胎营养的均衡供给,减少弱仔数量,提高初生仔猪的均匀度(Paul,2012);怀孕母猪增加纤维,可以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提高泌乳激素的分泌(Dourmed等,2009),提高乳汁干物质含量及乳脂率(Morz等,1986),提高哺乳仔猪的增重及断奶体重(Guillemet等,2007;Dourmed等,2009)。

    目前关于母猪日粮纤维水平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研究结果和专家建议的母猪纤维水平也不一致。Ioannis Mavromichalis博士(2007)建议在限制饲喂的情况下,怀孕母猪的粗纤维水平应该在6-8%左右,如果是自由采食,粗纤维水平可以高达12-15%。随着人们对纤维重要性的认识的提高,母猪日粮纤维水平的配制水平呈递增的趋势(Martineau等,2013)。



 

    AACC(2000)将膳食纤维定义为“不能被机体消化的可食碳水化合物及其类似物,这些物质不能被小肠消化吸收,但在大肠中可全部或部分发酵。包括抗性淀粉、低聚糖、非淀粉多糖、木质素,或与之相缔合的植物成分”,这一新的定义已经颠覆了传统粗纤维(酸碱处理的剩余残渣)的概念。提示可溶性纤维(或可发酵纤维)对肠道益生作用的重要性。新的NRC(2012)标准中推荐了可发酵纤维的水平(9%)。然而,常规的纤维来源普遍存在纤维含量不高,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可发酵纤维比例低,矿物质含量不平衡等问题,从而影响膳食纤维在母猪日粮配制中的应用。近来含木质纤维(Lignocellulose)的产品成功地为动物营养提供了优质的纤维来源。木质纤维是木质化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商业化提供木质纤维的产品来源于新鲜的木材,这些产品的好处包括:它们具有标准的高含量粗纤维;恰当的可发酵纤维与不可发酵纤维比例;其中可发酵纤维非常适合乳酸菌和丁酸菌的发酵;灰分含量低,不会影响动物电解质的平衡;无霉菌毒素的污染,且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几道热处理,不含病原微生物。为母猪日粮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理想的纤维源。这些新型的纤维一方面可以替代常规的纤维源(如麦麸等),以减少常规纤维源的使用量,避免其存在的诸多副作用(如霉菌毒素的问题,电解质不平衡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日粮纤维水平,满足母猪的纤维的生理需要,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


专题6:母猪料的营养配制—饲料原料及选择

1.避免霉菌毒素等污染

    霉菌毒素不仅降低母猪的免疫力影响母猪的健康,同时会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配制母猪饲料用的原料应避免霉菌毒素的污染。

    由于霉菌毒素在体内有富集效应,所以对于长周期饲养的母猪来说,即使低剂量的霉菌毒素对母猪也是非常危险的。对母猪饲料原料进行批次霉菌毒素检测等严格品控把关外,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处理剂)对于减少霉菌毒素的风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原料霉菌毒素的控制手段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霉菌毒素取样的代表性,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霉菌毒素含量的控制标准的把握度等方面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市场上的霉菌毒素处理剂五花八门,应用者应该慧眼识珠。除了产品霉菌毒素吸附效果外,也应该关注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如对饲料中微量成分的干扰,二噁英的污染等)。

    除了霉菌毒素外,一些饲料原料如棉粕、菜粕中含有的毒素也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避免使用。


2.脂肪添加与油脂选择

    在妊娠后期或哺乳期,日粮添加脂肪可增加产奶量、初乳和常乳中乳脂率,增加胎儿脂肪沉积,提高仔猪肝糖元水平,提高初生致断奶期间仔猪的成活率(Pettigrew和Moser,1991)。妊娠后期补充脂肪还能提高母猪的能量储备,有利于母猪的分娩,缩短母猪产程。补充脂肪还能减少哺乳期间母猪体重损失,缩短断奶至配种的时间间隔(Moser等,1985;Shurson等,1986)。尽管添加脂肪对于提高母猪采食量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Kemp等,1995),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热应激时,饲粮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减少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Schoenherr等,1989)。

    Weldon等(1991)报道,发现妊娠母猪(75-90d)饲喂高能量日粮的母猪其乳腺实质重和DNA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增加能量会损害乳腺分泌组织的发育,因此母猪日粮添加脂肪的时间显得非常重要。

    从油脂类型来看,不同类型脂肪对母猪分娩成绩影响不大,但添加豆油通过提高初乳和常乳乳脂含量改善母猪泌乳性能,添加鱼油会增加初乳、常乳和仔猪血清中n3PUFA含量,影响乳汁和后代血清脂肪酸组成(晋超等,2011)。必需脂肪酸对细胞膜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可能导致脑功能的变化,损害细胞分化和精子活力,这些脂肪酸还是合成前列腺素和类二十烷酸的前体物质,对繁殖和免疫有重要作用。Rigau等(1995)报道与饲喂菜油相比,饲喂曼哈顿鱼油提高胚胎和胎儿的存活率,Webel等(2003)在哺乳饲料中添加n-3脂肪酸,显著增加下一胎次活产仔数。中链脂肪(酸)具有溶解性好,吸收转运快等特点,其在母猪日粮中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Gatlin等(2006)试验在妊娠90d到断奶日粮中添加MCT,显著提高仔猪断奶体重,降低母猪失重。Azain等(1993)和Jean等(1999)发现饲喂MCT与豆油相比显著提高初产体重小于900g的仔猪存活率。研究表明MCT很容易氧化成酮体,酮体容易穿过胎盘,用于胎儿脂类和葡萄糖的合成,从而提高胎儿的能量储备和仔猪的生存能力。

3.蛋白原料

    豆粕和鱼粉是母猪常规蛋白来源,然而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胎儿的快速生长以及泌乳的需要,对母猪蛋白提出较高的要求。如前文所述,鉴于Gln对快速生长的胎儿以及母乳分泌及乳汁的重要作用,日粮添加富含Gln的小麦水解蛋白,不仅对减少IUGR仔猪数量,提高初生重,而且对增加断奶窝重有益。

    破壁可溶性酵母蛋白,含有丰富的核酸和可溶性蛋白,对于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及乳蛋白的含量有显著的作用。添加酵母蛋白可以促进怀孕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是非常有益的。

    全脂膨化大豆不仅有利于提供能量减少哺乳期体重损失,而且可以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全脂膨化大豆改善母猪性能的作用,可能与其含丰富的脂肪和大豆异黄酮等有关。


专题7:配制无抗母猪饲料

    一直以来,母猪的健康水平是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母猪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母猪本身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会影响仔猪的健康发育。因此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尤为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依赖抗生素来维持母猪的健康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与生长肥育猪相比,母猪是长周期饲养的动物,需要其具有尽可能长的使用年限。而抗生素维持的健康是低水平的健康,抗生素破坏母猪的免疫系统,损伤免疫功能,破坏肠道及饲养环境中微生物正常平衡,其毒副作用极大。配制无抗母猪饲料已经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

    抗病营养理论认为,适当的营养素、营养源和营养水平及其组合可以明显增强母猪的抗病力,减少疾病,降低用药。如苏氨酸是抗体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Gln和核酸是免疫细胞增殖的前体物质并在肠绒毛损伤和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精氨酸在NO合成方面意义重大;一些微量元素(如Cu、Zn、Mn、Se等)和维生素(如VE、VA等)参与机体抗氧化酶合成和活性的维持;提高这些营养素及其营养源的水平和利用率,对于改善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抗病力是非常有益的。

    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益生元)、有机酸、中草药提取物及酵母提取物(酵母细胞壁活性成分)、功能肽等通过抑制饲料中病原微生物、阻滞病原进入肠道及在肠道的定殖,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提高肠道的屏障功能以及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等机制可以提高母猪的抗病力。尽管单一的替代物可能在预防疾病方面的效果达不到抗生素,但饲料中可以通过探索这些非营养性的添加剂的有效组合使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维持母猪真正的高水平的健康状况,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降低母猪非正常性淘汰率,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效率。

    另外,发酵饲料或发酵原料不仅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改善饲料利用效率,同时发酵产物对于提高母猪抗病力,改善母猪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


专题8: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

    当前对于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来说,泌乳母猪采食量低是导致母乳不足,断奶体重轻,母猪失重大,断奶-发情时间长,配种成功率低的主要限制性原因。以下总结了影响泌乳母猪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泌乳母猪采食量的因素。

1.妊娠母猪的饲喂

    妊娠期的过度饲喂将系统性降低随后哺乳期的采食量(Quiniou等,1998;Whittemore,1998)。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证实,分娩时越肥的母猪,泌乳期采食量越低,体储损失越多,下一胎产仔数越低(Young等,2004)。多数研究者认为,分娩时母猪背膘厚度超过22mm时,泌乳期的采食量将受到严重影响(Goodband等,2006;Aherne,2001)。因此应该根据妊娠母猪的体况,精确制定饲喂方案和饲喂量。



 

 

    另外,研究表明,增加妊娠母猪日粮纤维水平,对于提高哺乳母猪食物量有帮助(Dourmed等,2009)。



 


2.泌乳期饲料的饲喂

    分娩后母猪的采食量至少与妊娠后期的采食量(2.5kg)相同,最好能达到3-4kg,随后每天的饲喂量应逐渐快速增加(每天增加至少0.5kg,最好能达到1-1.5kg)。泌乳早期过度限制饲喂(为防止乳房充血,缺乳,仔猪腹泻以及母猪便秘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整个泌乳期的采食量。

    提高饲喂次数。每天饲喂2次以上,每次清除残余饲料(保持料槽清洁),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增加母猪的饮水供应,可以提高采食量10-15%(Quiniu等,1998);因此保证母猪充足干净的饮水(水压水流1500-2000ml/分钟),可以增加母猪的采食量。当然湿拌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但应必须避免可能导致饲料发酵和卫生问题。


3.改善母猪饲养环境

    分娩舍的环境温度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室温最好维持在18-20 ?C,超过20度,每增加1度,母猪采食量将下降0.15kg/天。

    减少母猪热应激的措施包括:1)增加日粮能量水平;2)气温较低时饲喂;3)多餐饲喂;4)采取降温措施。

4.饲料原料的选择及添加剂的应用

1)使用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原料如酵母蛋白,鱼分离蛋白肽等,对于提高母猪采食量有益;

2)避免饲料存储时间过长,新生产的饲料适口性更加;

3)母猪饲料添加酸化剂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4)也有报道,添加一些植物精油对提高母猪采食量有帮助。



来源:九州互联,作者:成廷水博士

 

 

 

申明:本站点不属于赢利机构,站点的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网站的转摘,可能部分来源和作者名字不详细。如果侵犯你的个人利益,请来电或者来信告之(联系方式在底栏),我们将及时删除并表示歉意。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本网站所载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作者本人的客观分析,公司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主页 | 走进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3 (c)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20882号
总 机:0591-87809618 销售热线:0591-87572054 87572373  网址:www.xminke.com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融昌信息